第(2/3)页 馨妃脸色一怔,皇帝终于说出这句话。这些年馨妃身子孱弱,皇帝从边关将齐王接回,意料之外齐王走入朝堂隐约有太子争锋的模样。皇帝看着眼中却没有说,甚至将一些政事直接交由齐王。事情发展出乎皇帝意料,馨妃非但没有宠爱帮主齐王争夺皇位。身为林氏家主的林燮亦是南镜统帅,只是在朝堂上为齐王说些话,从未有过分的举动。 说道:“坤儿已经齐王之尊,没有什么好争的。太子殿下为人敦厚,对给位兄弟厚爱有加,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位好皇帝。臣妾一直陪在陛下左右很幸福,没有姐姐劳累,是姐姐的好意。深宫还有谁,比臣妾幸福。” 皇帝没有多问,轻轻将馨妃搂在怀中。 椒房殿雍容华贵的妇人安坐中央,年轻的太子殿下陪在一侧。沸腾的茶炉翻滚,皇后亲自为儿子斟满香茶。太子安坐说道:“母后这次给五弟惹麻烦了。” 庄重的皇后面容憔悴,这几日许多夫人接着进宫的眉头询问一些事。更多的是晋王的婚事,正妃是那家姑娘。尤其是礼部尚书的夫人,一直推自己小女希望能成为晋王正妃。溧阳候正妻虽不是自家女儿,家族小女姿容上佳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只有大理寺卿妻子一身只有两个儿子,一房小妾育有一女根本不想着能成为晋王正妃。 庶出小女能被皇室从无数贵女中选出已经是荣幸,虽说是庶出也比溧阳候家族出生的女子尊贵。可礼部尚书夫人好似已经觉得晋王府一定会是自家女儿,就连溧阳候夫人都有心一争。 皇后说道:“铭儿不会和你争,只是你不该将铭儿卷入。正直大婚前期,正妃始终未定,太子如此一闹满朝风雨。铭儿的正妃反而不易定下,礼部尚书卷入纷争,本来最合适的正妃还需要商定。” 太子不由得看向母后心中暖暖的,礼部尚书之女是最合适的晋王妃。执政以来礼部可以说是最支持太子的人,那件案子未定反而成为牵连。如今晋王因为桃花酒传的人尽皆知,王妃反而不好定。 想了许久说道:“母后晋王正妃礼部尚书之女不合适,溧阳候族女虽有雅名地位欠佳。儿臣反而觉得大理寺卿之女最为合适,儿臣曾见过一面。小女姿容上佳,虽不是温雅人,却也不是什么坏事。虽为庶女却是大理寺卿唯一的女儿,几位兄长也是人中龙凤,五弟需要的不是美人,也不是才女。大理寺卿的小女,虽没有礼部尚书之女俊美,没有溧阳候族女有才,却有一点很好。” 抿了一口热茶看着太子,皇后不由的认为太子陌生。这些身为皇后都没有太子了解的清楚,问道:“太子说说看。” “心思玲珑,持家有道。” 如此说皇后反而不是很明白,太子解释道:“大理寺卿勤俭持家,府上几乎没有额外产业。三位儿子从小习武从文却是没有一人管的了内府,郑夫人生下三儿子之后身体一直不好,二房妾侍又没有资格管理内府。郑雅蓉出生一直被大理寺卿当做宝贝,十二岁那天翻账簿被郑夫人见到。从那时候大理寺卿的内府一直都是这个小丫头管账,进进出出大理寺卿府上过得比早些年反而要富裕许多。” 对持皇后反而不是很明白,说道:“本宫会找个时间招三位女子进宫,是否与太子说一般需要看看。你以后不要去晋王府,铭儿心大,天水王虽不能牵扯皇室,可杨尘此人心术不正。不要给一点机会将天水参入到皇室之中,铭儿大婚在即出不的一点事。” “儿臣明白。” 太子忽然问道:“母后可曾听过《霓裳羽衣曲》” 说道此处皇后脸色一变,想起往事心中苦闷。当年皇帝登基虽然荣登皇后宝座,可最得宠的还是馨妃。当年不知道哪位宫女在皇帝耳边提及《霓裳羽衣曲》,馨妃琴艺时间少有,对于传说中的神曲一直向往。皇帝下旨全国收索一首曲子,甚至动用各地官员。但是在文人中传奇一段佳话,皇宫摆宴馨妃一首《霓裳羽衣曲》文武大臣为之喝彩,皇后反而显得黯淡无光。 说道:“本宫听过一次,太子怎会想起传说中的曲子。” 太子轻轻点头道:“儿臣在晋王府饮酒时遇到一位琴艺一绝的女子,五弟一把古琴有双雀,提起先秦时的古琴提及这首曲子。只是随口一问,答应五弟能否找到这首曲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