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视察灵洲-《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第(2/3)页

    为了节约用水,同时做长远考虑,在艾山渠建成后,崔浩遂提出了农田轮溉之法。

    “自从艾山渠建成,本地农业连年丰收。”

    “灵洲县乃至北地郡已从贫瘠之地,一跃成为有名的大粮仓。”

    “光今年为赈济流民,臣奉命调集数百艘船只,利用内河水运,将本地囤积的粮食共五十万斛,尽数运往并州。”

    卫朔心中一动问:“所用船只可是产自灵洲船坊?”

    “正是!”

    “三年前,刺史府在牵屯山(今宁夏六盘山北)就近伐木,通过清水河河道,将木料运到黄河岸边船坊内,用以造船。”

    “前年冬,随着江东船师到来,大大提高了船坊造船技术,”

    “至今,灵洲船坊一共造船二百多艘。”

    “正是有了这些船,大批粮草从水路顺大河而下,单程数日便可抵并州。”

    “不到两个月,通过水陆共运粮五十万斛。”

    “此举不仅节省民力十倍多,且不费牛马,也不废田。”

    “鉴于本地粮食连年大丰收,又有船坊等重要作坊。”

    “臣等担心有人觊觎灵洲,遂耗巨资重修县城。”

    “同时,臣又请李都督上报镇西大将军府,新设折冲府,以保障屯粮、船坊安全。”

    听了寇赞汇报,卫朔连连赞道:“卿深思远虑,乃国之干臣。”

    一路上,众人说着话,不知不觉中来到了船坊。

    正在此时,船坊内跑出来一群人,打头者是个中年汉子。

    太守贾虔附耳介绍道:“大都护,来人正是船坊东主,又是一名造船技师。”

    “东主?这是民营船坊?”

    “不是民营,是官督民办。”

    “官府负责监督、指导,具体经营交给船坊东主一力负责。”

    “哦?是吗?”卫朔满脸讶异道。

    “不瞒大都护,以前船坊属于官办,虽然有技术不高等客观因素,但船坊发展缓慢也是不争的事实。”

    “后来江东人到来,要改革船坊管理,综合了民营、官办优点,提出了官督民办。”

    “从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不到两年,船坊规模扩大了近三倍,产量也提高了。”

    正说着,却见船坊东主满头大汗地来到卫朔面前。

    “不知大都护来临,小的有失远迎。”说着船坊东主便要下跪行礼。

    卫朔急忙上前扶起对方,笑道:“李东主快快请起,无须行此大礼。”

    或许是常年与各色人等打交道,这个船坊东主经过最初慌乱后,渐渐平静下来。

    在李东主介绍下,卫朔对整个船坊有了更深了解。

    “李东主,平时船坊内一般造些什么船?”

    李东主指着沿河分布的船坞道:“目前船坊主要造商用船,像什么客舟、漕船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