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海外计划-《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第(2/3)页
连卫朔本人也没想到,刘穆之脑洞竟会开那么大,不都说古代人不重视海洋么?
其实他哪里晓得,大体上说来,古代中国的海洋政策,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汉代开始到元朝灭亡为止,此阶段的中国历代王朝基本上采取开放的海洋政策,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一方面,官府鼓励民间商人进行海外贸易,甚至限制官府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以免他们利用政治权力“与民争利”。
另一方面,官府努力设法招徕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对那些在中外贸易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商人甚至授以官职。
正是在如此政策背景下,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并日益繁荣。
第二个阶段是明清时期,此阶段其基本特征是官府的海洋政策日趋封闭保守。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严格的朝贡体系,一方面彻底禁止民众出海贸易,一再重申“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重法”。
另一方面竭力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而只允许外国政府与中国发生官方联系,并且对中外交往设置了种种障碍。
比如,规定日本官方使者只能在宁波上岸,而且只能十年来一次,每次来华船只不能超过三艘等等。
清朝建立后,既没有改变对于海洋的错误观念,也没有改变保守的海洋政策。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效仿天师道建基地于海外,固然好处多多,然其中亦有不少难处与疑问。”
宋繇捏着下巴道:“其一,河西与大海之间相去甚远,管理十分不便,一不留神恐让海外势力坐大。”
“到时海陆殊途,河西即使想平叛都不好出兵。”
“其二,河西也缺乏相关人才,敢问在座诸位,你们有谁了解海洋?”
“而没有人才,海洋计划自然无从展开。”
“其三,道和提出建基地与海外,无非担心日后江东大乱,三吴基业来不及撤离,遂决定先期留一条后路。”
“那么除此之外,开拓海外还有什么利益值得河西去冒险?”
宋繇话音刚落,现场众人全都沉默下来。
要说起来崔宏、崔浩、张湛、王镇恶等人无不是这个时代顶尖人才,却偏偏对海上事宜一窍不通。
“咳,咳。”卫朔轻咳一声道:“远涉千里开拓新领地,尤其是在诡异莫测的海上,的确是困难重重。”
“然而朔只说两件事,大家便可知晓海上开拓一事孰轻孰重。”
“臣等愿闻主公高见。”
“以前受限于条件,河西想发展水师之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今一看道和来信,说才恍然发现原来水师出路在海外。”
“至于为什么发展水师?大家皆是才智高绝之辈,想必都知其中深意。”
众人微微颔首,大都护有志一统天下不是一天两天了,在座诸人心知肚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