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朔州之行-《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第(2/3)页

    “主公你说,面临这样局面,姚苌岂能睡得安稳?”

    “其联盟拓跋珪,正是为了减轻北边压力,好腾出手来专心对付苻登。”

    “不过,臣以为主公不必为朔州担心,不管是姚苌,还是拓跋珪,暂时都不敢招惹河西。拓跋珪且先不提,他已被河西狠狠教训过。”

    “哪怕是姚苌眼下也不敢轻易招惹河西,一旦引来河西军报复,肤施城必然不保。”

    听了崔浩之言,卫朔才注意到肤施城一带。

    经仔细观察,他发现这不就是现代陕北高原么?

    历史上在唐以前,历代王朝建都一直在西安或洛阳。

    榆林(在代来城以东四十里)紧邻鄂尔多斯高原,也就是朔方。

    这么近的距离,失掉榆林,失掉延安(古肤施),长安就门户大开,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但同样的,控制住陕北高原,向北可以攻击朔方,向东可以策应山西大同(代郡)和太原(晋阳),更远一点可以策应右北平(河北丰原一带)。

    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能够有效保障首都长安的安全。

    最重要的是,榆林、延安一带虽然不利农耕,但因干旱少雨,气候干燥,历来为西北重要的屯粮重地。

    清朝康雍乾时进攻准格尔、左宗棠收复新疆,都在榆林设有粮库,是重要的后勤基地。

    汇报完军务,朔州刺史崔浩又详细向卫朔介绍了一下政务。

    得知各项政策皆在有条不紊的推行,而秦直道也在整修当中,卫朔就全然放下心来。

    “朔州能这么快走上正规,离不开主公大力支持,没有都护府调派大批精干吏员,哪怕臣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做好。”

    “特别是那个叫寇赞的,不但业务熟练,为人还本分老实,是个牧守一方的人才。”

    “哈哈哈,一切都是体业、仲玄、德广等功劳。伯渊若要感谢,还是感谢他们吧。”

    “对了,新天师道传播还顺利吗?”

    “暂时还顺利,成道长、寇道长师徒真厉害,短短不到一个月,身边已聚起无数信徒。”

    “其实那些普通牧民根本不关心被谁统治,信仰什么宗教,只要让他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自然会跟河西一条心。”

    “嗯,伯渊此言甚是有理,若要稳定朔州,关键得将经济、民生发展好。”

    “说到这经济民生,臣恰好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伯渊但讲无妨,朔洗耳恭听。”

    “臣听说当年主公夺得乌孙草原后,曾在高昌大力发展纺织业,如今纺织业已成为沙州重要经济支柱。”

    “臣想能不能也在朔州发展纺织业,这里本身就是水草丰美之地,到处是牛羊,原料来源完全不成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