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伯仁之巨剑-《无相圣人》
第(3/3)页
儒家之学讲究从容淡定,遇事不紧张,处事不慌张,哪怕刀斧加身也要心不跳眉不皱。修心定神,唾沫于脸而自干,清风傲骨而不折。从而达到修心定神的境界。
无欲则刚,千仞峭壁之所以能巍然屹立,是因为它没有世俗的欲望。人只有做到没有世俗的欲望,就能达到大义凛然的境界。
人活着,不可能没有“欲”,只是不能守住本心的人便陷入了对欲望的无穷追求,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是欲壑难填。贪求欲望者,往往被佛门所说的三垢:贪、嗔、痴而迷失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追求无欲,与无相大乘之境最为接近。
在陈清风眼里,他更相信道家对无相的理解,那就是从万事万象到达无具体之象,无具体之概念的过程。这苍穹之下,山林樟木是它,虫鱼鸟兽是它,风雨云雾是它,这苍穹之下,它无所不在。
所谓:“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相。”
无相之前,自然是要先摆脱俗世之间的那些“欲”。
伯仁的无欲之剑,也是被国师陈清风认为最有机会踏入无相之境地修行之法。
如果说十年前,陈清风不敢轻易离京,但在伯仁修习符文,成为符文师之后,就算没有他在,伯仁一人也足以守住阵心。外人都以为,伯仁不过是一名剑道大宗师。
要伯仁地符剑双修隐瞒,这是陈清风给那些觊觎九州结界阵法的人一个的惊喜。主动出击远远不如守株待兔地好。如今,伯仁这一出手便表明在九州中将会有一位天才极有可能踏入无相之境。
这种暴露,是机遇与危险并存。
至少九州之内的人族绝大部分会拥护于他。
人族的发展千余年,之所以安然,完全是因为当初圣人为九州而设置抵御天火的结界。这是一个巨大而高深莫测的阵法,只有达到圣人之境才能重新布置下这个结界。
九州之外的异域疆土之上,却承受了多次的天火之灾,在数量之上锐减,食物减少,生存越发的艰难起来。那些修行天道者,却从未有过如人族圣人之境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一直想要攻进九州之内的原因。如若能打开一州之结界,便能顺利占领其它州,这样他们也便能在结界的庇护之下生存和发展。
几千年来,人族过的已经远远比他们好千百倍了!如果人族再出一无相圣人,那么他们便又只能退缩于角落继续瑟瑟发抖了。
如今,这个人出现了。
今夜之后,再无一盆敢随意入侵燕州!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