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坐在亭中,四下景色尽收眼底,正厅的屋顶,偏房的阁楼,西厢的炊烟,东厢的正房,遥遥可见舅母在小回廊上,手中托盘步于廊上,外公的正气阁样式别致,独成一道风景。 再远望还能遥遥望见隔壁府院墙上一支九里香探出墙外,花苞即绽如珍珠点缀。 抬头,飞雁居顶四方藻井,花鸟虫鱼,层层叠上,惊疑此处何须做个藻井? 孟梓桑看出她眼中疑惑及时解释:“这些都是出自姑姑的手笔,况且,自有妙处。” 亭中一张石桌略显怪异,石桌大而圆,显得笨重。虽然雕花精美却与这亭中的雅致格格不入。 孟梓桑故作神秘,行至亭中石桌前。 东方雁疑惑的看向孟凡林,这个大哥却总是一脸温和的笑,看不出端倪。 眼看孟梓桑上下捣乱好一阵,听见‘吧嗒’一声,似是什么开锁的声音。 孟梓桑退到东方雁身旁,只听轰隆隆声音连响,巨大的石桌从中间分成四份,随着机械轮动声缓缓分开,‘轰隆’一声,沉入地上铺成平台。 几乎与东方雁所料一致,这个石桌的本意是用来遮掩,而不是真正的使用。 此时亭中呈现阶梯状的起伏,中心赫然呈现一张楠木镂空雕花秀致小桌,桌上是一架紫檀木简朴古筝,没有繁复华丽的装饰,木质天然的纹路流水般顺畅优雅,檀香隐隐散发出,木质光滑柔亮,也能看出多年来有人细心打理。 孟梓桑跃上台板走到桌前,扬手一拨,清越之音绕梁回荡四溢开来。 孟梓桑转头对东方雁解释道:“此处藻井便是用来扩音之用,此处拨弦可传音几里,自然也是姑姑的手笔。” 东方雁沉思不语,孟梓桑却接下去道:“爹总说姑姑鬼点子多,脸上却是怀念和神伤的。据说当年姑姑在这此弹了一曲如梦令,多少佳人才子竞相聆耳,谁家千金如此佳作,把太上皇爷爷都招了过来,直夸姑姑不输当年,赞不绝口呢。”说着神色黯了黯,“不过谁也没想到,此琴当初一曲变成了绝响,从此之后拨弦之音,有音无律,不知缘何。” 孟梓桑突然目露难色,局促开口,结结巴巴:“那个,雁儿,你,能不能……” 东方雁正疑惑孟梓桑突然换了语气,结结巴巴,转眼被孟凡林打断。 “梓桑!够了!”孟凡林眼神平添三分怨怪七分警告,气氛一时诡异之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