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日后这样的瓷碗便是从我们亲手建的窑洞里出来的,这样想着,我这心里也得意了不少啊!” “嗐!咱们好好干活儿,跟着两位大人的路子走!日后也用这样的瓷碗!” “你可别做梦了,难不成日后你用不起这瓷碗还得怪罪到两个大人头上?” “哎哟,那哪能啊!定是他自个儿不争气的缘故!” “对对对!那定是我不争气!不争气!” 一时之间,众人面上皆染了喜色,笑了起来。较之刚刚惨淡的氛围,此刻已然好上了许多。 见众人已能高高兴兴地说着话聊起天来,祁佑与知行不由得对望一眼,心知这冬日里的一道危难算是解了大半了。 继而朝众人道:“再休息片刻,等雪小了些,咱们就到近处的私窑躲一躲。” 那是个成型用了多时的窑洞,里边炭火木柴火折子想必都是一应俱全的,到时在那儿避寒,乡民们换了郭府的应急衣物,再熬煮一锅药材喝了,待到风雪渐停,才算是真的解了危难。 “哎!好好好!咱们听大人的!” 几十号人围坐着,外边又用木板挡住了风雪,较之前窑洞里稍稍热了些,几个孩子灌了整碗的姜茶后也渐渐地发了汗,有两个年纪稍大些的精神了许多,妇人们就想把那两件大氅还给祁佑跟知行。 才一个动作,就被时刻注意着众人的祁佑制止了。 “发了汗正是容易着凉的时候,再裹得紧些。” 妇人顿时又感动又不知所措,对上祁佑颇有些严肃的神情,才又收紧了抱着孩子的手。 风雪还未见小,一群人干脆坐着说些话解闷。 到了这境况,也不分什么官差乡民的,乡民们心中的敬畏之感并不少,但说话也随意了些。因这个逃难的身份,这一年多来,这二十几号人也只在这安顿处活动,除了跟这最近的一个村子里的乡民们时常你来我往地送些东西,镇上与其它各处乡下却是少去的,还是这窑洞招工的征令下来,他们才有这个机会跟镇子里的乡民有了些交集,不过也仅是做工时匆匆几面罢了。 官差不免发问:“一年多了,你们还在这附近打转?都没想着到镇上转转?” 一个汉子不好意思道:“咱们不是流民么,先前那位县令大人开了恩接纳了咱们,咱们也不好扰了这地方。” 众多州县不敢接纳流民就是怕额外的粮食支出和一概的安置事项,精力与财力不免耗费,而齐州却不畏惧,去年夏日里放进来了许多,给了这些流民一条生路。 他们也不是那忘恩负义的,除却最初的一些衣食住行由官府担下后,便自力更生地打猎找活儿,搭建茅屋板房自成一村,后也从未打扰了乡镇的安宁。 在旁听着的祁佑知行不免想到当初春归那铺子招工时,来家门口找活儿干的耿荣,瘦得皮包骨也卖力地干着活儿,自力更生未行乞讨之事,心下不免震荡。 那些官员如此畏惧流民,却从未想过流民也是心性纯朴的百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