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终究,不复少年时-《一剑落江湖》
第(2/3)页
看看人来了没有啊……”
见此,杨修不由笑哭不得,自己有那么的可怕么,怎么跑的那么快。
而且,自己说的可都是大理啊!完全没问题,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俗话说,士农工商,这是自古就有了这个排序。
士人高高在上,把控着各行各业,可以说任何一行,走到极致,都会有士人的身影在其后,否则很多事都无法办成。
在那金字塔上,最顶端的便是帝王,次之则是士人,也就是读书人,再深入的说一下,就是那些世家官员。
遍看天下,绝大部分的官员都是有出身的,即使是起于微末,可是一旦中了榜,那就需要找一方投靠,否则举步维艰。
在这官场上,有句话叫官官相护,这个是那个的座师,那个又是这个同年,又或者这一批人是乡党。
总之,在那官场上,不可能永远是一个人,否则是混不下去的。
你帮我,我帮你,这样就会成为一方势力,利益的勾结,慢慢的做大做强。
而那些官员,哪个不是读书人出身,若是胸中无墨,那就会别人鄙弃,很难融入到那个环境当中。
而杨修自己,就是起于商贾之家,并非纯粹的读书人,之所以能做到户部尚书,那也不过是先帝硬生生抬上去的。
在官场上,杨修可以说势单力孤,不单单是杨修做的那些事,更因为自己的出身,出身于士农工商这个金字塔的最底层。
对于这些,那些人是看的很重的,就像是两个阶级的人,而商贾代表的是弱势。
即使是再对立的阵营,可是对于其他,那态度也是一样的,有的时候,出身真的决定了很多。
像那些官员,是从读书人里选出来的,而绝大部分的读书人,则是出于名门世家,不是说他们的天资比普通人家多强。
而是一种环境,还有很多的资源,那是普通人家得不到的,甚至触及不到的。
有的时候,普通人家,拜入学堂,那真的千难万难,而且学的东西,也未必能强到哪里去。
而那些名门世家,有着专门的学堂,拜的大儒名师,得到的资源很多很多,能够看到的,能够学到的,也更加的广泛。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切从修身开始,但有的人,连最起码的生活都是问题,那哪里还有条件去学,他们需要为生存而奋斗。
当然,也有从苦难中崛起的读书人,可那毕竟是少数,放眼天下,可以说很少很少的人才有那种成就。
换种说法,我还没有开始跑,就已经到了你需要奋斗一生才能到达的终点。
这却也是无奈的,就像读书人聚会时,先别管那个人的学识如何,甚至都不认识,但只要光是报出个名号,那就值得人尊敬。
这也正常,出自名门,想必也差不掉哪里去,更何况,很多人也会有着别的心思,结交一番可能会有助力。
而他们会自成一个圈子,或者说派系,而自己这种,很巧不巧的,哪个圈子都融不进去。
那些人,眼界极高,而且极为重视门庭出身,而越是有名望的家族,越
是容易得到各方的认同。
他们传承千年,是为正宗,可以不客气的讲一句,除了我们,其余的人都是垃圾。
就是这么傲气,不过还别不服,毕竟无论王朝更替,无论山海变迁,人需得治,而治世便需要他们来坐那些位子。
只是很不巧,绝大部分人出身大族,那些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传承悠久,有着雄厚实力的底蕴在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