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等过个三五月,以他的聪慧真摸索出了一些行军打仗的门道,那时候就真的是养虎为患了!” 李靖知道侯君集说的有一定道理。 可他不想冒险。 他一生未有败绩。 现在年纪大了,平吐谷浑一战,很可能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统帅大军出征。 如果在这一战里翻个大跟头,先不说对他名声有损,对大唐而言,也是极为受挫的。 况且,他深知李世民的脾性,此等大事如果不交由李世民亲自裁决,事后他胜了还好,如果是败了… 环视帐内诸将,李靖道: “我的意思是先将此事禀告陛下,由陛下裁决,你们呢?” 帐内都是人精,谁也不想背锅,李道宗等人躬身,表示自己也是一样的看法。 侯君集眼睛转了转,见没人支持自己,道:“那就退军等陛下旨意吧,看陛下这一仗到底要不要打。” 李靖当即一边传令大军退回叠州城外,一边写了封密信,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回叠州路上,数万唐军不明所以。 他们还不知道为什么退兵,也不知道吐谷浑境内发生了什么。 而李靖、侯君集、李道宗这些知情的统帅、主将,则是心情无比沉重。 他们最想不通的还是,赵仙罴究竟是怎么让整个吐谷浑俯首称臣的。 如果是赵仙罴单枪匹马刺杀吐谷浑王室,还侥幸成功了,要挟了慕容伏允,那最多让慕容伏允表面上臣服,心里是肯定不可能服的。 更不可能让近十万吐谷浑大军如此听从。 几人直到现在,都不知道赵仙罴的真正实力,已经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更不知道赵仙罴此次带出大唐的仆人、护卫,每个都拥有不弱于,甚至胜过苏定方薛万彻这等武将的实力。 他们只知道,眼下这个他们无法相信又不得不信的,有关吐谷浑政权变动的消息,一旦传到大唐境内,一定会掀起难以想象的巨浪。 … 在李靖率大军往东面折返时。 一名军中体力极好的信使,郑重收好密信,翻身上马,率先朝着叠州方向绝尘而去。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