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于是姜维丝毫不掩藏对杨仪的欣赏之色,夸赞杨仪道: “杨长史果然不愧是恩师诸葛孔明都尤为器重的能吏,铜矿和铁矿这两事儿都办得非常漂亮,本官要重重有赏!” 杨仪听姜维说要重赏自己,赶紧笑着说道:“下官不敢居功,下官麾下的众人都出了大力气,下官不敢居功。” 姜维听杨仪如此一说,心中对杨仪的评价顿时又高了几分,要是换作从前,杨仪虽然能力出众,却眼高于顶,如今杨仪经过成都一年的赋闲冷落后,竟然也变得和光同尘了,这一转变非常难得,令姜维感到自己果然没有选错人。 于是姜维说道:“杨长史说得没错,这都是集体的功劳,可是杨长史居中安排,依旧居功至伟,本官赏罚分明,所有办矿有功的官员及骨干,本官都会有赏赐,回头劳烦杨长史拟一个奖赏的章程出来吧。至于杨长史你,本官要赏你钱两千株。” 重赏钱两千株,这在凉州刺史府,基本只有在战场上立下头功才能拥有的奖赏,故而听到姜维如此重赏自己,杨仪感到十分的欣慰与感动。 “下官还有一个好消息要禀报刺史大人!”杨仪笑着对姜维说道。 “哦?还有好消息,快说快说!”姜维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杨仪到底要报告什么好消息。 杨仪便满脸激动地说道:“大人,您去西域前,给我指的那个酒泉郡镜铁山铁矿,下官已经派人找到了。” “什么?镜铁山铁矿这么快就找到了?”姜维有些喜出望外。 “是的大人!”杨仪郑重地说道: “此次镜铁山铁矿的探勘,其实要比平川煤矿和宝盆山铜矿的探勘要更加容易,因为大人您准确说出了山的名字,负责探勘的矿工抵达酒泉郡镜铁山后,不出十日便找到了铁矿的位置,果然是一处难得的宝矿,铁矿石品质非常高,矿石的储量也非常高,我凉州马上也要有一座大铁矿了。” “好哇!好!” 姜维激动不已,如此一来,自己的凉州便再也不用为攀枝花的铁甲运不上来而发愁了,完全可以靠镜铁山的铁矿生产,满足军需。 而且随着镜铁山铁矿的大规模开采冶炼,大汉便可以形成一南一北两处大矿场,从而使得铁甲兵器的产能不断提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