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两个月杨荣堪称是度日如年,他每日只睡一个半时辰,挤出来的时间全都用在了搬运黄册的事务上,真是要了他的老命。 朱高燨微微颔首:“行,杨阁老办事果真靠谱,去户部结俸禄了。” 杨荣如遭雷击:“殿下,臣都给黄册库在您规定的时间里搬过来了,怎么还得去领俸禄?” 朱高燨笑道:“杨阁老误会了,我让你去户部领俸禄,不是要你告老还乡,是去领自己的养廉银。这段日子来杨阁老辛苦了,照例这份功绩算在养廉银里是要年底结的,不过也可以偶尔特殊一下,从我东宫拨款,在户部走一趟,给杨阁老先发一万两的养廉银。” 杨荣恍然大悟,苦笑道:“殿下,这养廉银就罢了,您能让臣休沐个两三日,回去睡上一大觉,臣就感激不尽了。” “也好,我正巧打算让苏武和于谦入内阁做事,准你休沐七日,这七天里,让苏武和于谦先接替内阁事务。” “苏武的才能,入内阁自然是不成问题的,可是……” 杨荣迟疑了一下,“让于谦入内阁,这合适吗?” 自打朝堂上东宫一家独大之后,朱高燨便对内阁进行了大换血,将除了杨荣之外的内阁学士全都找各种理由给踢了出去。 如今内阁只剩杨荣一人,倘若他休沐,内阁便彻底停止工作了,故而他一直在向东宫反应,建议再找两个人才到内阁里做事。 内阁学士的品衔不高,但实权是极大的,尤其是在朱高燨的操盘下,内阁虽然还没到明末那么权倾朝野,但已经隐隐的压过了六部尚书一头。 而这时候要再往内阁里塞人,就不能像初代内阁班子那般随意了,什么级别的新人都能往里塞。 苏武入内阁,杨荣自然是没意见的,他们都是祁王府里出来的同僚,对于这个年轻的左都御史,杨阁老也是打心底里的认同。 但于谦,一个正六品司仪郎,什么档次,跟他一块去内阁当差? 朱高燨淡淡的说道:“于谦,是我的学生。” 杨荣肃然起敬:“于兄大才,让他来内阁当差,实在是合适的不能再合适了,殿下英明!” 朱高燨玩味的说道:“于谦才十几岁,你这岁数都快能当他爹了,你和他称兄道弟?” 杨荣摆手道:“读书人不看岁数,只看本事,倘若于谦的学术能让我心悦诚服,那叫他一句先生又如何?” “那你们读书人可真是有够生草的。” “殿下说甚,臣刚才没听太清?” “没事,我夸你们读书人真有风骨。” 杨荣嘴角微微抽搐,他刚才貌似听见殿下的话音里,充满了对读书人的瞧不起。 没事,他也瞧不起读书人。 “都说读书人的手里握着笔杆子,这笔杆子胜过千军万马,可如今天下,读书人读的都是孔圣人的书,而非是朱家人的书。” 朱高燨忽然天马行空的问道,“你说,倘若我自成一派,独立于儒家之外,你觉得如何?” 杨荣觉得有些荒谬:“自成一派?” “是也,我打算,借于谦为推手,建立新学派。” 朱高燨认真的说道:“这新学派,名为……心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