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高燨用手指敲打桌案:“具体一些。” 见太子爷感兴趣,沈青玉继续说道:“陛下破例敕封钱塘县生员于谦为左春坊司仪郎,让他跟在您身边做侍从。” 锦衣卫的探子已经将这于谦查清了,此人太祖于伯汉先居山西后迁至苏州,现居杭州钱塘县太平里,其祖父曾任洪武朝的工部主事,其父不仕,于谦在永乐十年过了院式,算是破例提拔,身世也还算清白。不知怎的得了陛下青睐,要将于谦安排到您的身边。” 朱高燨眼睛微眯:“于谦?” 他当然记得这位后世的于少保,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兵临北京城下,是于谦力挽狂澜给大明朝续了二百年国祚。只不过后来迎回英宗以后,于谦被诬陷谋立襄王之子,含冤而死。 这位于少保当真算得上是民族英雄,大明的救世主。 只不过现在才永乐十五年,于谦连秋闺还没过,更别提以后的仕途了,怎么就忽然入了老爷子的法眼破格提拔了呢,最重要的是,这于少保还被扔在了他东宫里。 朱高燨想不明白,索性不想了。 他道:“锦衣卫不必关注此事,顺其自然就好。” 既然是老爷子的手笔,那老爷子自然有他自己的主意,何必再去多作无用之功。 于少保的名声足够响亮,但还不至于让朱高燨去为了此人去做什么特殊的谋划,一切都顺其自然,一切都将顺理成章。 让锦衣卫去插手,说不定还会坏事,反倒不如什么都不做,静观其变。 朱高燨轻笑一声,对沈青玉问道:“怎么样,当上锦衣卫的指挥同知以后感觉如何?” 沈青玉连忙答道:“臣不敢多想,只愿任其职司其务,踏踏实实为太子爷效力,做自己本分的事。” “嗯,不错,你能这么想,觉悟很高。” 朱高燨随口问道,“之前那个花名麻子的张牧之,如何了?” “牧之兄在班师后,擢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嗯,卿等皆是大明巩固之臣,有过理应罚之,有功理应赏之,忠君爱国者,进步一二也是理所当然。” 朱高燨微微颔首,道,“以后你也不必总是往文华殿里跑了,多操心一下锦衣卫的事了,以后传信让张牧之来就行。” 沈青玉心中一惊,低头道:“不知是臣做错了什么事吗,还请殿下提点。” “你别多想,我这话没有别的意思。” 朱高燨道,“让伱做一个指挥同知,倒是有些大材小用了,老吕现在任督税使,督税院的事务已经足够繁忙了,若是再让他担着锦衣卫的差事难免有些顾不过来。你这个当属下的,总要为上官顾虑一下,以后锦衣卫的差事,便交由你来司务吧,让老吕专心去做督税院的事。” 吕朝阳同时顾着督税院与锦衣卫,一个是大明的税务最高管理机构,一个是特务、执法、审讯三合一的重要机构,两个职务不同却又同样都是独立的重要部门,交由一人管理,终究还是不妥。 并非是朱高燨不信任吕朝阳,想要分化老吕的权力,而是他担心如此繁忙的重任,给老吕累的身体垮了。 纵然老吕是东宫头号劳模,也不能真当成牛来使唤,如此忠心能干的下属要是玩废了,他这个太子不得后悔死。 之前朱高燨一直没有变动,是因为实在没有别的人选可以接替分担,无论是督税使还是锦衣卫,需要的不仅是能力,还有对他的忠心。 而今看来,沈青玉都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这……臣资历浅薄,恐难担大任,还请殿下收回成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