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说完这句,王媒婆想起什么,含着的胸挺直,有了底气。 “谢二公子才及冠,年华正好。我可听说你家姑娘都二十有五,早错过了年华正好的时候。现在人家都不嫌弃你家姑娘年纪大,你干嘛要去嫌弃人家心软。” “而且,谢家二老可说了,谢公子婚后会遣散那些姑娘。” “实在担心,谢二公子也可以入赘。入赘后,他后院那些人就都不能带过去。一切由姑娘做主,这条件,还不好吗?” 越说到后面,王媒婆越发理直气壮,声音都高昂了不少。 “什么好不好?” 在院子里等了半天没见到竺启回来,舒秋便来寻人。 刚走到门口,她就听到有人高声说话的声音,不由疑问出声。 王媒婆看到舒秋,顿时眼睛一亮,什么害怕什么心虚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她身材圆润壮硕,趁竺启没注意,将人挤开跑到舒秋的面前,将前面的话又重新说了一遍。 当然,省略了一些不利于她的话。 “姑娘,怎么样?谢公子真的不错,您看您这么大家业,招个脾性软的入赘,不也挺好吗?” 这下,王媒婆倒是想通,将最后的底牌拿出,也把劣势转换为了优势。 竺启心里突然生起怒意,没好气地把媒婆隐藏的“没什么大碍”的性格“小”“问题”全部说出。 “她是骗你的,她不是什么好人……” “小启——” 舒秋假意呵斥了竺启一声。 她也在做生意,习惯以假面示外人,表面的温柔,能换取更少的矛盾,她是乐意的。 然后转向媒婆,脸上挂着浅淡的笑意,温温柔柔,声音也柔和。 “如您所说,谢公子确实是个不错的人。” 媒婆立刻喜笑颜开。 旁边站在舒秋身后的竺启,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不理解自己心里现在是什么滋味,又酸又苦又涩,难受的紧。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有人上门向舒秋提亲。 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时,竺启才十五岁。 那时两人还住在村里的小屋子里,即使舒秋无父无母,家庭情况实在不好,还是有不少人为着她的长相和绣技上门提亲。 那时,舒秋以自己要照顾“弟弟”成家立业吓跑了怕背上负担的提亲者。 后来几年,她年纪渐渐大了,又随竺启搬到了旁的镇上生活,上门提亲的渐渐就少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