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那时下官正在洛河城里求学,所以没有遇难。 等下官得到消息赶回村,看到的只有被乡邻们找到的家人尸体。 家里被冲得什么也没留下,就连田也被淹。一夕之间,什么都没了。 下官沉痛埋了家人。身上仅有的五两银子也花完。 回到洛河城,想找同窗们接济一下,可是大家都知道下官根本没有能力还钱。都找借口推脱。 下官没办法,只得找了个抄书的活,先养活自己,没日没夜地抄,终于病倒,从书馆回住处的路上,刚好晕倒在上官小姐的马车前,她救了下官。 那天她正好要去城外怀南寺里上香,就直接把下官带去寺里找了僧医为下官看诊。 从此下官就在寺里住了下来,因为下官没有钱,洛河城的书院也去不成了,交不起束脩。 下官就在寺里抄些经书卖给香客,以此来养活自己的同时又继续求学。 先生见下官如此努力,就让下官每日等他从书院下学,再去他家里,为下官解惑。 如此,下官才把学业继续了下来。 然后参加府试,中了举。 后来上官小姐来上香,看到下官几次,从僧人口中得知下官的情况,又主动给了下官一百两银子,说是借给下官的。 下官就凭着那一百两银子进京赶考。 天不负我,下官考中了进士,还有幸被皇上点为探花。 后来下官上任,有了俸禄,就托人把银子还给上官小姐。” 钟卫良把自己这几年的经历简单讲了一遍。 从这些话里,夫妻俩根本听不出半点他与茹妹妹有什么不正当的关系。 也再次证明了林家和三房就是故意借此事来逼死茹妹妹。 “钟大人,你可知,茹妹妹的一个善举差点要了她的命。不,其实已经要了她的命,如果不是我们去得及时,她已经死了。”余元筝也不瞒他。 这人是个知恩图报的,让他多记着点茹妹妹的恩情。 钟卫良一听,惊得眼睛大睁。 “大少夫人,此话怎讲?”他简直不敢相信。 怎么会因为此事而要人命。 “茹妹妹嫁了洛河城林家,你可知道?” “知道。只可惜那时下官太穷,连份贺礼都送不起。她借给下官银子也是她成婚后。” 第(2/3)页